“羱羊”是一種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大角野羊,按照《辭源》的解釋,羱羝單指大角牡羊。羱羝的肉可食,皮可衣,毛可編織,又可作運載工具,與藏族先民的生活、生產(chǎn)勞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把它當做神靈來崇拜,是自然之事。在漢文史籍中就有關(guān)于藏族先民信仰羱羝的記載,不過很為簡略?!缎绿茣ね罗瑐鳌份d,“其俗重鬼右巫,事羱羝為大神?!薄杜f唐書·吐蕃傳》更是只有“多信羱羝之神”六個字的記載。
與此相應的是,藏文史籍中對其先民崇拜羱羝的記載也不多,我們從《西藏王統(tǒng)記》(索南堅贊撰,劉立千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有關(guān)敘述中也許能找到羱羝崇拜的些許痕跡:赤聶(赤聶松贊)之子仲寧得烏(《新唐書》譯為勃弄若),自達布地區(qū)娶得秦薩魯杰為妃,產(chǎn)一生盲小王,名曰木龍袞巴扎。后王病癩……留其遺囑于子云:“寧布桑瓦為爾先祖父輩護佑之神,當供祝之。從阿柴(阿柴,又譯阿豺,即唐時之吐谷渾)地延致醫(yī)者,開汝盲目,執(zhí)掌邦政?!薄君埿柊驮影⒉襻t(yī)者為其開目,能見機雪達日山上之羱羊奔走,因之又號為“達日寧斯”。
所謂“達日寧斯”漢語的意思即為“看見虎山上之羊的王”,可見“羱羊”這種動物在當時的地位很高,在達日寧斯的“眼”里有驅(qū)災消禳的作用。
羱羝崇拜在近現(xiàn)代的藏族民俗中仍有一些反映。如過藏歷年時,藏族在家里除了“切瑪”(一種長方體五谷頭,上插青稞或麥穗、彩花板等飾物)外,還要擺一個羊頭,這羊頭一般用酥油等物塑成,飾以彩繪,或青面黑角,或白面黑角,伴之以黃色羊眼,形象逼真有神,額中央塑一日、月、星、焰火等吉祥物?!扒鞋敗?、羊頭等現(xiàn)有兩層含義,一是祝賀去年的豐收,二是瑞兆來年的農(nóng)牧收成。有些地區(qū)也漸漸把羊頭飾物用陶器和泥塑代替,這樣就不需要年年更換了。這種風俗有可能是從原始社會的祭祀形式演變而來。
另外,在川西南藏區(qū)的拉古薩一帶,以及白馬、嘉絨等地區(qū),我們還可以偶然看見一些藏族民居的屋頂以及堡子上,供放有羊的頭顱骨(或單獨只是羊角)和牦牛頭顱骨(或角)。這種將羊視為驅(qū)災消禳的神來膜拜的習俗顯然也是藏族先民羊崇拜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