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牧人的生活中,騎用馬匹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戰(zhàn)馬無疑是游牧人的最好的朋友和得力助手。在軍事上、狩獵上和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馬,因為馬匹可以保汪游牧人在茫茫草原上自由馳騁。
據中外學者研究證明,原始人多以馬象征雄性,象征天;而以牛象征雌性,象征地。法國人類學家和史前考古學家安德烈·勒魯伊一一古朗的《史前藝術的寶藏》則以大量的舊石器巖畫與石雕為例,論證了舊石器中的成對動物形象所表現(xiàn)的性符號意義,其中,馬則通常成為雄性的象征,又是天的象征。古代周族不窟時率領族人“而奔戎狄之間”,到了宜父時期率領族人遷徙到岐山周原,在這里建城廓,成為殷商王朝的西方屬國。他們的馬祭習俗,保留了原來戎狄的馬祭習俗?!吨芏Y·校人》有“春祭馬祖”的記載。有學者指出,祭拜馬祖,實際上是祭拜牡馬的馬勢,以祈求男性具有牡馬一樣的生育功能。馬在春天發(fā)情,所以在春天舉行這種祭祀。因為人類見到的雄性動物的生殖器,牡馬的最為雄壯,故祭馬勢......在內蒙古陰山長斯特羅蓋、東地里哈日等處巖畫中也都見到體現(xiàn)馬祖崇拜思想的對馬圖案。
匈奴時代馬的銅飾牌很多,匈奴墓出土的氈繡有帶翅膀的馬,還有金飾片的翼馬,都與薩滿教飛馬升天的觀念是一致的。在扎賚諾爾出土的鮮卑人的飛馬銅飾牌也與匈奴的翼馬的內涵是一致的: 在北魏、遼代、蒙元以后繪畫、雕塑、工藝品乃至民間工藝中,馬處處可見。民間流傳的錄馬風旗的主要圖案也是一個騰飛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