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蒙古族服飾的刺繡工藝,是傳統(tǒng)手工縫紉工藝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種有獨特風格的縫紉技法。主要有繡花技法、貼花技法、盤花技法和摳花技法等。這些刺繡技法由于所用材料和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在造型、紋樣和色彩等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和優(yōu)點。
1.繡花技法
這是以彩色絲線、金銀線和各種化學纖維為主要材料,將各種圖案一針一線地繡在各種服飾恰到實處的一種刺繡工藝。蒙古族婦女繡花時一般不用繃架,而是用雙手很自如地直接操作。刺繡時由于采用不同的針法,因此所顯示的色彩效果具有強烈的對比感和有濃淡相融的柔和感。繡花技法的這種質感是要通過不同針法而表現(xiàn)的,它是經過日積月累的運針功夫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刺繡技巧。其中齊針法、參差針法、階梯針法和散針法為最常用針法。
齊針法是繡花工藝的最基本針法,這種針法在一個刺繡小部位中線條排列整齊,起落針都要在畫外緣,不能和另一個刺繡小單位畫線的線條相互重疊或參差。這種針法能表現(xiàn)所繡圖案中鮮明的對比色彩。
參差針法是在一個畫線內的2至3種色彩(接近色彩)的線條相互有規(guī)律地參差而表現(xiàn)出色彩-的自然過渡效果。這種針法能恰如其氛地表現(xiàn)花瓣和葉片色彩的濃淡層次。其繡法是,第一排一針緊挨一針,外緣要齊,里緣參差;第二排與第一排長短參差排列,并要求罩住第一排針碼的1/5左右,以后各排繡法同第二排,最后一排針跡外緣要齊。
階梯針法是與齊針法的起落針距縮短,在一個刺繡小單位的畫線內繡幾個接近顏色的齊針,以密集的齊針法來達到類似參差針法的表現(xiàn)效果。不過階梯針法的工藝要求和表現(xiàn)技法,均高于參差針法。因此,它能表現(xiàn)比較復雜圖案的難度較大的色彩效果。
散針法是為表現(xiàn)花蕊、鳥冠、樹木細枝和光線效果而采用的單線式散開針法。這種針法的起落針在一條線上,起落針孔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又相互重疊一部分,從而達到多數(shù)單線構成的散開式表現(xiàn)效果。
蒙古民族服飾的繡花技法是刺繡工藝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以樸素而鮮艷的色彩,靈活而多變的針法,細膩而明快的線條,來表現(xiàn)蒙古族刺繡工藝的獨特風格。
2.貼花技法
這是利用不同顏色的綢緞、化纖布邊角剩料,剪成所需圖案的結構造型塊,經過巧妙對接縫制而成的一種刺繡工藝。具體制作方法是,首先把畫好線條的紙樣按縫制結構剪成若干小塊,然后將它反貼在指定色彩的邊角剩料上,再剪成留有3至4毫米窩邊的小塊,又在窩邊上剪出很多小豁口后,把窩邊窩回貼好并按原圖案的結構位置貼在已畫好圖案輪廊的服飾裁片的指定位置上,最后,用同色絲線或順色絲線靠貼花邊起針,在底料上落針,第二針仍在貼花邊回針,以此類推。其縫邊、針腳和針距要均勻細致。這種技法,因為能廣泛利用各種綢緞布料的邊角剩料,其繡法省工易做,花型活潑豐滿,在各種家庭裝飾上,值得一繡。
3.盤花技法
這是利用盤針縫紉法刺繡各種圖案的技法。它有空芯繡和實芯盤繡兩種技法。盤花技法多用于男女靴子的各處圖案上,其色彩有單色和復色兩種。
4.摳花技法
這種技法亦稱鏤花技法。其具體制作方法是,把剪制好的布、平絨、皮革鏤花圖案固定在已畫好的指定位置上,用盤針、緝針或繰針法縫制即可。摳花技法有同色、順色和對比色等表現(xiàn)技法,其表現(xiàn)效果富有立體感。多用于帽子、布靴子、香牛皮靴子、煙荷包、褡褳和摔跤套褲等服飾用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