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簡創(chuàng)始人劉湘萍讀葉曼先生的學佛經(jīng)歷有感。
2月19是周末,陽光明媚,寒氣仍然沁人心骨。
因為是周末,沒有給自己工作上的安排,
盡管知道工作上仍然有極其重要的事務迫在眉睫,
然,思過和內(nèi)心的談定比工作更加重要。
我是從上大學開始的那一年內(nèi)心就時常不安,
我總是問自己“人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曾經(jīng)一度與自己大學閨密說:
“如果生命只是自己的,我寧愿選擇死亡,”
閨密往往在這個時候補充:
“可惜你的生命不僅僅屬于你自己的,
還屬于你的父母,你的親人,和愛你的親人和朋友們的。"
就這樣,直到得知隔壁寢室同系同學臥軌自殺身亡的消息,
這個問題就越加糾纏著我,
幸運的是在大學時期遇見我的先生,
如今孩子們的父親。
這個人生的命題在先生的愛沐里及保護下暫且擱置,
原因是心靈是富足的,
盡管生活和工作是何等的艱苦,然,心靈的品味是甜的。
人生有的時候是非常有意思的,
越是沒有弄懂的問題,越是有機會讓你尋根到底。
自2013年年初開始,
我開始與先生重新思考人生及其經(jīng)營事業(yè)的問題,
于是開始走入寺廟,首先在形式上開始重視,
甚至在路邊看見道士之類的僧人,都會虔誠的布施。
開始閱讀佛經(jīng)之類的書籍。
然,病魔終歸讓自己屈服于命的范疇,
來不及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和經(jīng)營的哲學問題。
因為愛的延續(xù),讓自己勉強面對人生,
許許多多的朋友愛心和熱心讓自己真的堅強的站立起來。
直到2017年1月7日接觸到稻盛和夫哲學
“提高心性,拓展經(jīng)營”,
讓自己瀕臨黑暗的心靈開始重新有了陽光和雨露,
然,今日讀到葉曼先生的學佛心路歷程,
讓笨拙的自己添加一點點新的認識 ,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
人很多時候都沒有弄明白到底在做什么,
就開始盲目的跟從或排斥,
而自己的行為與內(nèi)心想要往往不一致,
知道的未必能做到,說的未必是自己做的,
想要的往往不是自己說的,
甚至弄不明白為什么這樣做,這就是心造之說,極其痛苦。
之所以能讓我一口氣執(zhí)筆發(fā)表,
是因為葉曼先生的淡淡的103年(1914-2017)
人生經(jīng)歷心靈清香讓自己感覺到如此美好,
不僅僅是心靈上的美好,
還有生理上的舒坦,
方知佛學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皈依,
而是每天的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
摘自原文的六句修行為自己加持:
1. 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潔,無物可比擬,教我如何說。
2. 我心如燈籠,點火內(nèi)外紅,有物可比擬,明朝日出東。
3. 佛說心物不二,心物一元,一切唯心造。
4.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5. 個人的生死,只有靠自己解決,別人完全用不上力。
6.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 ,把握當下,精進行持。
(葉曼先生)
以此文紀念和感恩葉曼先生的清香人生,
給一個非常遲鈍和固執(zhí)的女子開始有一點點改變。
感謝生活,愛生活,愛自己,結(jié)善緣。